人才举荐
环境类专业工程教育认证
工程教育认证是实施工程学位与工程师国际互认制度的重要前提。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些国家发起构建国际工程教育与工程师互认体系,并签订了《华盛顿协议》。2016年6月,我国正式加入《华盛顿协议》,标志着我国工程教育质量标准实现了国际实质等效,为我国工程教育毕业生在全球执业提供了一张“通行证”。截至2023年底,全国共有321所普通高等学校2395个专业通过了工程教育认证,涉及机械、环境等24个工科专业类,极大的促进了国内高校工科专业工程教育改革和教育质量提升,有助于我国探索形成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工程教育体系,加速培养卓越工程科技人才。
2007年8月,原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委员会成立环境类专业认证分委员会试点工作组。2012年4月,原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委员会批准正式成立环境类专业认证委员会,并设立秘书处,挂靠单位为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截至2023年底,已在全国115个环境类专业完成了175次认证。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督促专业建立健全课程体系与教学环节的管理制度,采用可衡量的评价手段对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进行评价、反馈和持续改进,不断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学会以承担环境类专业认证秘书处相关工作为契机,始终坚持“四个面向”,着力促进教育链、人才链和产业链的有机衔接,助力培育生态环境保护领域人才力量,为学会团结凝聚科技工作者创新建功、促进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