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中心
国家环境保护干旱寒冷地区村镇生活污水处理与资源化工程技术中心简介
一、建设历程
“国家环境保护村镇污水处理与资源化工程技术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于2011年2月16日由环保部(环函[2011]27号通知)批准组建,于2016年11月14日正式通过环保部验收。依托单位为辽宁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二、研究方向和优势领域
中心研究方向主要围绕我国北方干旱寒冷地区村镇污水处理与资源化需要,开展低耗高效污水处理和资源化关键、共性技术研究,促进农村流域水资源保护与面源污染控制;开发适用于城郊和农村地区的分散式废水处理技术和相应的实用设备及产品,发挥技术和产业的扩散、辐射作用;以工程技术中心为平台,开展国内外技术合作与交流,培养农村环保人才,为政府、行业和社会提供环境管理、技术、信息和咨询服务。
目前中心已拥有畜禽粪污资源化处理技术、低温环境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人工复合生物滤床技术、污水一体化处理成套设备、双膜法废水回用集成技术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整体技术水平在国内同行业中居领先地位。其中“tank大型沼气工程成套设备” 获国家重点新产品认证;“寒冷地区畜禽粪便资源化技术”、“双膜法处理冶金工业废水集成技术”、“北方地区中小城镇污水人工湿地处理技术 ”获国家环境保护最佳实用技术称号。
三、为政府和行业服务
中心将为各级政府部门制定重大村镇水环境管理、水污染控制技术政策提供相应的技术背景资料、技术解决方案、可行性分析及建议,提高环境管理、污染控制政策制定的科学性、适用性,为解决城镇化过程中日益严重的村镇水环境污染问题提供技术支撑;积极参与制定本领域相关标准、规划、导则、政策和行业技术发展报告,为政府构建管理技术支撑体系;向社会提供技术培训、咨询和服务;整合依托单位现有研发、工程、市场资源,实现平台共享开放,为村镇水污染控制技术科技创新及转化提供载体。中心目前已协助环境保护部完成《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及产业调研报告》、协助辽宁省环保厅完成《辽宁省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治理技术指南》、《辽宁省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规划》。
四、硬件设施和人才队伍建设
中心拥有7000 m2办公及实验大楼及污水处理中试基地,建有村镇污水处理实验室、人工湿地技术实验室、河流治理技术实验室、畜禽粪污资源化技术实验室、环境工程微生物实验室。中心拥有设施完备、功能健全的实验设施和测试设备,拥有三波段红外测油仪、气相色谱、液相色谱等大型设备。
中心现有员工总数300余人,专业技术人员200人,其中:教授级高级工程师21人,高级工程师55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5名,各类注册工程师76人。技术人员专业齐全,经验丰富,具有技术开发及大型工程项目实施经历。
五、取得专利技术与科技成果及技术推广转化情况
中心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8项,承担国家重大水专项、科技支撑项目5项,获得国家、科技省部级奖项10项。
中心通过工程项目实施、产品供货、环境设施运营、技术咨询服务累计创造产值逾20亿元,科技成果在城镇与农村污水、畜禽粪污资源化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为水环境质量的改善做出了贡献。
六、工程中心主任简介
张丽华,女,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辽宁省环境科学研究院院长,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分析化学专业,环保部聘请的环境监测领域技术专家,国家实验室认可、计量认证领域评审专家,先后从事环境监测、环境保护宣传教育、环境科研工作。主持参与《辽宁省典型城市环境空气颗粒物成分时空分布与特征研究》、《水中总有机碳(TOC)监测用标准物质研制及应用》、《辽宁省汞污染现状调查与防治对策研究》、科技部基础平台项目——环境监测分析方法与监测技术体系建设、辽宁省环境监测重点实验室项目——环境监测标准分析方法与检测技术研究、国家科技部——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辽河流域水环境管理项目、生态文化建设途径研究——环境友好学校建设理论与实践等十几项课题研究工作。其中辽河流域水环境风险评估与预警监控平台构建技术示范研究获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辽宁省典型城市环境空气颗粒物成分时空分布与特征研究获 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七、联系方式
联 系 人:师晓春
电 话:024-62835322 13704028540
邮 箱:shixcs@126.com
地 址:辽宁省沈阳市棋盘山开发区双园路1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