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于1978年经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批准成立,是国内成立最早、规模最大、专门从事环境保护事业的全国性、学术性科技社团。作为国家一级学会和国内环境领域最高学术团体,我会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环境科技工作者的桥梁纽带,是国家环境保护事业和创新体系的重要社会力量。我会登记管理机关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主管部门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业务上受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指导。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章程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本会的名称为:中国环境科学学会。英文译名:Chinese Society for Environmental Sciences,缩写为:CSES。 第二条 本会是由全国从事环境保护的科技工作者,以及与环境保护相关的科研、教育、管理、产业等领域的单位及个人自愿结成的全国性、学术性、非营利性社会组织。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于1978年5月批准成立,是国内成立最早、专门从事环境保护事业的非盈利全国性非政府科技社团组织,是中国科协所属的全国一级学会,具有跨部门、跨行业、横向联系广泛的优势和特点。学会登记管理机关为民政部,主管单位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业务上受生态环境部指导。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现有个人会员120000余名,团体会员单位2200余家,分别来自中国从事环境保护管理、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等领域的相关人员和有关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及学术团体。
续写千年友谊 开辟崭新未来——习近平主席在西安主持首届中国-中亚峰会纪实
努力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雄安新区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并主持召开座谈会纪实
同行天下大道 共创光明未来——写在习近平主席即将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七次峰会和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并对泰国进行访问之际
会员服务
会议服务
科普服务
教育培训
科技评价
技术推广
国际交流
期刊服务
智库咨询
科技奖励
3月25日,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应急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委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学术研讨会在广东广州顺利召开。本次大会主题为“加强环境应急科技支撑 提升生态安全保障能力”。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夏祖义、生态环境部环境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虢清伟、生态环境部科技与财务司科技发展处一级调研员刘海波等嘉宾出席大会并致辞。来自科研院所、高校、环境管理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共计200余人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参会。
成立大会
大会宣读了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关于成立专委会的通知,选举产生了常务委员、副主任委员,表决通过了秘书长人选和专委会管理办法,表决成立了党建工作小组。专委会旨在广泛团结全国从事环境应急的科研工作者、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环境应急领域相关的其他从业人员,推动环境应急领域的科技交流、成果转化与应用,促进我国环境应急领域整体水平提升。专委会现有委员168名,由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应急研究所)作为支持单位,华南所(应急所)党委书记、所长崔书红担任专委会主任委员。在全体与会人员的见证下,参会嘉宾和委员代表共同为“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应急专业委员会”揭牌。
夏祖义对专委会的成立表示祝贺,并期望专委会能够进一步凝聚共识、整合资源,推动环境应急领域的科学研究、学术交流、人才举荐和智库建设。虢清伟深入分析了我国突发环境风险形势和环境应急需求,勉励专委会通过推动环境应急领域技术交流和成果应用,为维护生态安全提供坚强的科技保障。刘海波表示,期待专委会的成立能够有效引领环境应急领域战略政策和前瞻性需求研讨,推动学科发展和科技创新。崔书红表示,专委会将为各位委员搭建好干事创业的平台,热烈环境相关领域专家学者的加入,期待共同为提升我国环境应急科技水平作出贡献。
第一届学术研讨会
第一届学术研讨会设特邀主旨报告和专题学术报告两个环节。特邀主旨报告环节,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马军教授,虢清伟、清华大学张晓健教授等环境应急领域资深专家分别围绕AI背景下环境污染应急技术发展对策、我国突发环境事件的形势及处置发展方向、典型污染事件的应急处置技术与案例等方向进行了宏微观结合的深度分享,为未来的环境应急科学和技术探索指明了方向。
专题学术报告环节,参会学者围绕“突发环境风险识别与防控”“环境应急监测与处置”和“突发环境事件调查与评估”三个主题开展了深入的学术交流,通过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近30个报告,分享了重大敏感突发环境事件风险防控、感知预警、溯源断源、应急处置、智慧应急、调查评估和环境修复等关键环节中的科技需求和进展。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