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会2016单位会员交流年会暨第十七届中国环博会在上海胜利召开
为推动环境科技创新与环保产业发展,我会与环境保护部环境保护对外合作中心、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环境服务业商会等单位于2016年5月4-7日在上海联合举办“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6年单位会员交流年会暨第十七届中国环博会”(以下简称“交流年会”),并与欧洲水协、英国环境产业协会、环境保护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管理技术中心、上海市环保局、同济大学及多家行业协会联合举办“水务论坛”、“大气论坛”、“固废论坛”、“场地修复”等19场专业论坛及近300场交流会和技术路演。近500位来自环境保护管理部门、科研院所以及环保公司代表出席会议。专家与企业家齐聚一堂,就“一带一路”绿色发展、供给侧改革、环境大数据等议题展开讨论,分享了最新环境规划与政策导向、互联网+智慧环保、产业创新经验,展望了“十三五”环保产业发展的空间。
我会理事长王玉庆为交流年会致开幕词。王理事长提到十三五期间,国家将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全面落实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动计划,实施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计划,扩大污染物总量范围,会更加严格执法,落实地方政府环境责任,这都将大大促进环境科技创新和环保产业的发展。并特别指出科学技术是解决环境问题的利器。科技创新不仅是科学技术的发现和发明,同时企业充分利用新技术也尤为重要。生产出经济可行的新产品,并通过成功的商业运作,变成有市场价值或社会价值的产品和工程,从而达到防治污染、改善环境的目的,目前这个创新点显得尤为重要,企业应该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目前高校和科研院所在我国环保技术的研发主体中占据重要位置,企业的创新活力尚未充分发挥出来。如何使两者更好地结合,提高环境治理的科技贡献率,这是当前环保科技创新体制改革的重点。
日前,环境保护部黄润秋副部长在听取我会总体工作情况汇报和本届交流年会筹备情况时,表示十分重视本届大会的召开。环境保护部科技司副司长、巡视员刘志全在大会上代为宣读了黄部长的讲话。讲话中分肯定了我会在促进环境学科发展与技术创新、普及环境科学知识、服务科技工作者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推动我国环境科学技术进步和环保事业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同时指出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之首的环保产业,肩负着为改善环境质量服务,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结构转型的重大使命。在国家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必将进一步提升,环保部门将进一步加大力度推动环保产业的健康发展。通过完善制度建设,营造公平的市场环境;加强科技支撑和引领;完善市场环境,推动形成有利于环保产业发展的环境。可以预见环保市场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大发展,环保企业应抓住发展机遇,努力提升环境综合服务能力。
本次交流年会以“深化绿色经济变革·引领产业创新发展”为主题。作为环保产业高品质的交流平台,我会精心策划,围绕当前的热点问题设置了“构筑绿色‘一带一路’”、“环境第三方治理”、“环保投融资”、“供给侧改革”、“互联网+智慧环保”5个议题,会议邀请到多位业内知名的环保领域专家,共做了12个主旨报告,每个主旨报告结束后邀请领军环保企业的知名企业家与代表进行深度对话,不同角度观点激烈碰撞。讨论过程中,与会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就供给侧改革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未来环保投融资走向和生态环境大数据应用等问题进行了充分交流。
通过交流年会,不仅传达了国家最新环保规划政策,大数据建设的工作动态,“十三五”环境保护规划与环保市场需求,充分讨论了面向环境质量改善的环境投融资体制创新、第三方治理与PPP模式等,交流了会员在创新和发展方面的需求与建议,增进了学会与会员单位及会员间的了解和友谊。
在随后三天举办的第十七届中国环博会上,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任官平为环博会致开幕词并深刻感慨我会与慕尼黑博览集团等单位共同举办的中国环博会走过了17年历史,见证了中国环保产业的发展。环博会一直致力于推动中国环保科技创新和环保产业发展,为解决中国环境问题、推广环保新技术新产品提供国际化交流合作平台。
据统计,共有1,303家展商展示了其在水、固废、大气及场地修复领域的最新技术和解决方案。除了中国,展商数量最多的国家依次为德国、美国、日本、韩国和法国。共吸引了43,000名专业观众。其中,除中国外,观众数量排名前五位的国家依次为韩国、俄罗斯、日本、印度和台湾。我会理事长王玉庆指出:“中国环博会可以提供一个非常好的平台,促进环保产业产品和技术的交流。这届展会参展商很多,涉及的专业面也很广,特别是国外的展商积极性很高,从一个角度也说明中国环保产业发展很迅速,前景看好。” 观众和展商数量刷新纪录,再次表明了中国环博会作为亚洲顶尖环保技术展的重要性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