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会组织召开“重大环境污染事件风险源识别与监控技术研究及应用”成果鉴定会
日期:2016-07-09 17:31:27 浏览数:{{clicks}} 作者: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2016年4月12日,我会于北京组织召开了由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中科宇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清华大学和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共同完成的“重大环境污染事件风险源识别与监控技术研究及应用”成果鉴定会。

该项目针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突发环境污染事件频发问题,项目组按照“规律发现-技术突破-平台研发-应用推广”的思路,开发了环境风险源识别、分级、监控与风险管理技术,并成功应用推广,对重大突发环境事件防范、保障环境安全意义重大,推动了我国环境风险管理从“事后应急”向“事前预防”转变。其主要创新点如下:

1. 将突发环境事件发生的概率和后果引入环境风险源的识别中,并进行定量风险计算,创立了“源强分析-影响预测-危害评估-概率测算-风险等级判定”的环境风险源辨识与评估分级方法学体系,提出来三种不同尺度的环境风险分区方法,显著提高了风险源识别精度。

2. 研发集成了7套环境风险源监测监控技术,环境风险源信息获取效率提高三倍;研发了集水样自动采集、样品预处理、自动连续进样、色谱分析、远程数据传输与分析、报警等功能于一体的VOCs连续自动监控系统;研发的移动风险源监控技术可实现对移动目标的过程监控。

3. 开发了基于Web-GIS的环境风险源管理系统平台,解决了重大环境风险源监控-信息传递-评估分级-分区管控一体化技术难题,在不同区域进行了本地化应用,与现场监察监管相比,环境风险源监管时间由1-3小时缩短到2-5分钟。

出席本次鉴定会的包括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曲久辉院士、火箭军后勤科学技术研究所侯立安院士、环保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王桥研究员等七位专家。鉴定委员会认为,该研究成果整体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一致同意通过鉴定。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