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会生态食材与生境保护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寻找中国好大米”启动仪式在京举行
日期:2016-10-25 14:13:00 浏览数:{{clicks}} 作者: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9月11日,我会生态食材与生境保护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寻找中国好大米”启动仪式在北京外国专家大厦举行。环境保护部、农业部、中国科学院、中国社科院、中国农科院、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等相关机构代表和企业、媒体等约200人参加了会议。会上同时还举行了“寻找中国好大米活动暨央视专题节目拍摄启动仪式”。

 

我会理事长王玉庆在开幕式上致辞

 

“中国地域辽阔,地理、气候条件、生态环境复杂多样,是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中国还是世界主要农业发源地之一,农民在长期实践中培育了众多优良品种。据统计,我国有2万多种特色农产品,使我国形成了以生态、健康、安全、美味为特色的生态食材体系。”我会理事长王玉庆在开幕致辞中,介绍了我国生态食材资源的优势。“然而,环境污染、化学品滥用、生态退化、盲目推广高产品种、种养殖技术退化等,使我国生态食材面临退化甚至灭绝的危险,严重影响人们生活健康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及生态安全。”王玉庆说,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第七届理事会找到了城乡居民都很关注的切入点,批准成立“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生态食材与生境保护专业委员会”(下简称“专委会”),希望联手政府、专家、企业和公众的力量,推动生态食材的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和知识的普及。

 

环境保护部生态司司长程立锋致辞


专委会汇集了国内生态环保、营养健康、农林牧渔领域的专家和产业界人士,将着手制定中国生态食材分类检验标准,通过生态种植和加工技术创新,实现生态环境和食品安全的回归。

 

专委会主任、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院长马中教授作报告

 

“食材好,食才好!”专委会主任、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院长马中教授介绍说,中国极其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为生态食材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长条件。不过,目前我国的“农业增加值有6万亿元,生态食材产值不超过1万亿元,”马中说,环境污染、品种退化、丧失,外来物种入侵、产业化、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影响,使生态食材生产受到压制。什么是生态食材呢?马中说,食材种植环境和生产均是生态的,加工过程无添加剂,还要美味、健康。专委会未来的工作是推动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制定生态食材的标准(环境、营养)与规范,而不是统一技艺和口味。同时要建立中国生态食材信息数据库和交流平台,促进科学数据和文献交流。专委会还有一项工作是促进生态食材市场的培育,消除导致市场失灵的因素,因为“开发市场、满足需求是(对生态食材)最好的保护”。保护发展生态食材对农业产业和农村经济都有促进作用,可以解决农村就业和贫困问题,确保食品安全、健康,有利于控制环境污染,确保生态食材优良品种可持续发展。

 

卫生部健康教育首席专家赵霖作《生态文明与民族健康》报告

 

野生救援协会(WildAid)首席代表史蒂芬发言


专委会将组织生态论坛、生态旅游等活动,传播推广生态理念和生态消费方式。专委会主任马中教授表示“只有消费习惯生态化,企业生产才能生态化。从生态消费食品延伸到生态日用品、生态服装、生态文具,使人们生活、消费用品全部生态化,才能自动保护生态环境。”

 

寻找中国好大米活动暨央视专题节目拍摄启动仪式

 

会上还举行了“寻找中国好大米活动暨央视专题节目拍摄启动仪式”。会上,“寻找中国好大米”活动组委会负责人王富国介绍了项目情况并公布评选标准及评选方法。该活动由我会指导,中国农影音像出版社、我会生态食材与生境保护专业委员会、《环境与生活》杂志社、中国大米网共同主办。

(来源:中国网 《环境与生活》杂志社)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