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第二十二届大气污染防治技术研讨会”在太原召开
日期:2018-04-20 16:45:19 浏览数:{{clicks}} 作者: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4月19日至20日,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主办的“第二十二届大气污染防治技术研讨会”在太原市召开。研讨会的召开,旨在更好地搭建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技术交流和创新平台作用,发挥环保科学技术在大气污染防治中的支撑作用,促进我国大气污染治理行业的整体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提升,推动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技术创新科技成果和装备转化应用。我会秘书长王志华在开幕式致辞中表示,“大气污染防治近年取得一定的成绩,但不少地区的环境污染形势依然严峻,且我国的大气治理仍然处在"负重爬坡"的阶段。希望各专家学者,能互相启迪、畅所欲言,对大气防治技术、污染源监测控制,对能源结构、产业结构提出政策上的真知灼见。”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院长、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副理事长贺克斌以《“大气十条”五年进展与未来减排潜力分析》为题,介绍了我国“大气十条”污染防治重大举措及取得的成绩及实现空气质量持续改善面临的挑战。贺克斌院士指出,“2013至2017年,全国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一次细颗粒物排放量分别下降了1493万吨,561万吨和408万吨,是历史上排放量下降最快的时期,降幅分别达到59%、20%和29%。”“在全国范围及五年尺度上,燃煤锅炉整治、电厂超低排放改造、工业提标改造、落后产能淘汰、扬尘综合整治和移动源排放管控是对污染物减排效果显著的措施。”随着末端治理减排潜力逐渐收窄,未来实现空气质量持续改善需要采取“差异化治理”、“精细化治理”和“动态化治理”。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柴发合以《新时代我国大气污染综合防治》为题,介绍了“大气十条”取得的成绩和新时期蓝天保卫战三年作战计划。柴发合研究员指出,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作战计划主战场为京津冀及周边、长三角、汾渭平原等重点区域,主要措施是加快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和交通运输结构调整,秋冬季重污染天气应对。此外,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党委书记陈运法、国电科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朱法华、山西大学副校长程芳琴、国家环境保护工业污染源监控工程技术中心主任李玮等多位知名环境科技专家围绕会议主题做了主旨报告,从非电行业气体污染深度治理、高效清洁燃煤发电、煤矸石发电超低排放、大气监测技术及应用等多个角度分享了观点和成果。

此次会议设置了“环保科技成果转化活动”和“石化、有机化工、涂装、包装印刷等重点行业VOCs污染控制高级研修班”两个版块,助推科技成果转化和人才培育。环保科技成果转化活动首次引入服务举办地的理念,学会联合山西省环境科学学会和山西省生态环境厅组织了山西省各市县生态环境局和大气污染排放企业代表90余人参加了此次活动,与清华大学、工业烟气控制工程技术中心、工业污染源监控工程技术中心、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中科院山西煤化所、浙江天蓝环保等8家科院院所及企业对接大气污染治理创新技术和综合治理方案,活动得到了山西省生态环境厅很高的评价和县市环境局、排放企业的肯定,很好地践行了学会“大学术”体系建设。

会议还分设了9个专题研讨会,分别围绕“电力行业污染排放控制及运行”、“非电行业工业污染排放控制及运行”、“机动车尾气污染控制”、“挥发性有机物及恶臭污染控制”、“大气污染与大气边界层”、“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管理”、“大气雾霾成因与防控”、“空气污染与健康”、“固废污染控制及资源化” 等主题展开讨论。

会议由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北电力大学、中国科学院生态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山西大学、太原理工大学、中北大学等联合主办。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秘书长王志华致辞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院长、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副理事长贺克斌做主旨报告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柴发合作主旨报告

 会议现场图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