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全国生态与环境信息学研讨会在西宁召开
6月8日-9日,由我会主办的“2018全国生态与环境信息学研讨会”在西宁市召开。研讨会的召开,旨在更好地促进我国生态与环境综合分析模型与理论体系的丰富和提高,推动生态与环境信息学更好地发展。
我会秘书长助理兼学术部主任姜艳萍在开幕式致辞中表示,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5月18日至19日在北京胜利召开,这次会议是在习近平总书记亲切关怀下,由党中央决定召开的,会议对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作出了系统部署和安排,这次大会是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发展历程中一次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影响最广、意义最深的历史性盛会。“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的六五环境日余音犹在。在这样的背景下,希望与会的全国生态与环境信息学领域的专家学者,群策群力,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提供重要的科技支撑。
随后,多位知名专家学者和环境管理者围绕会议主题做了主旨报告。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所长赵新全研究员介绍了三江源国家公园“空-天-地”一体化监测;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岳天祥研究员介绍了生态系统情景模型;华东师范大学徐建华教授介绍了大数据如何有效地服务于生态决策支持;青海省环境信息中心主任李宏奇介绍了青海省全面打造“物联”“数联”“智联”三位一体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的具体工作;青海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站长窦莜艳介绍了青海省环境监测工作。
本着服务举办地的理念,此次会议设置了“三江源生态环境保护对话交流”。对话嘉宾与参会专家畅谈三江源生态保护的构想,介绍了三江源国家公园研究院的筹建,三江源生态环境监测工作与需求。同时发出号召,希望更多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以及民间环保力量加入到三江源乃至青海省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
会议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主办,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清华大学、成都理工大学等联办,青海省环境科学学会协办。会议得到了青海省环境保护厅的大力支持。来自全国各地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以及企事业单位的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
秘书长助理兼学术部主任姜艳萍致辞
三江源生态环境保护对话交流
会议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