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届重金属污染防治技术及风险评价研讨会在南宁市召开

8月25日至26日,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主办的第十四届重金属污染防治技术及风险评价研讨会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开幕。本次会议吸引了来自全国重金属防治领域400余人参会,共同探讨重金属污染防治技术及风险评价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应用,推动相关技术的发展与进步,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贡献力量。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夏祖义、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陈亮和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胡乃民在开幕式上分别致辞。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夏祖义

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陈亮

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
胡乃民

特邀主旨报告由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刘晓文和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吴龙华共同主持。

同济大学教授段宁作了题为“科技创新引领重金属污染防控与风险评价”的报告。段教授系统介绍了在重金属污染防控与风险评价领域的科技创新成果。针对湿法电解流程中高浓度、快速变化的复杂液体体系,突破了高浓度溶液原态实时监测的技术瓶颈,首创实时监测仪与化学微粒网技术,实现了对铜、砷等重金属价态、形态、相态的秒级感知与精准调控。通过构建“机理+数据”协同驱动的AI模型,优化硫化氢投加策略,显著提升了铜砷分离效率,降低了危废产生量与处置成本,为流程工业绿色低碳转型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李平作了题为“汞同位素示踪环境汞污染过程和人群汞暴露途径”的报告。李研究员介绍了汞同位素技术在环境汞污染溯源与人群暴露途径研究中的应用。通过典型案例,展示了汞同位素在追踪大气、水体汞污染来源及迁移转化过程中的有效性,并揭示了食用大米是我国内陆居民甲基汞暴露的主要途径。研究强调了汞同位素示踪技术的独特优势,为汞污染防治及履约评估提供了科学依据,具有重要的环境与健康意义。

中节能大地环境修复有限公司董事长程峰作了题为“创新引领系统协同区域治理引领重金属污染治理向低成本长效发展”的报告。程董事长介绍了公司在重金属污染治理领域的创新实践与系统解决方案。依托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平台,公司深耕土壤、地下水修复,研发了增溶-氧化协同、多级PRB等核心技术,形成“源头防控-过程阻断-末端治理”全链条技术体系。在矿区治理、农用地修复及流域生态项目中成效显著。公司坚持“技术为本、联合共赢”,推动“生态修复+”模式,为区域环境治理与绿色发展提供长效支撑。

会议开幕式上,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与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战略协议的坚实框架下,未来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与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将以涉重金属污染整治为重要起点,在生态环境领域的更多关键赛道深化协同,从技术攻关、政策落地到成果转化,全方位拓展合作维度,为美丽中国建设注入广西力量,共同书写生态环境保护与绿色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