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水环境污染防治技术研讨会暨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水环境分会学术年会在太原市召开
2025年9月20日,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联合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山西省生态环境规划和技术研究院、山西大学、太原科技大学主办的"2025年水环境污染防治技术研讨会暨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水环境分会学术年会"在太原市开幕。本次会议汇聚了来自全国水环境污染防治领域的300余位专家学者、科研人员及企业代表,围绕水环境治理前沿技术、科研成果转化及政策实践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入研讨与交流。
会议现场
开幕式由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水环境分会主任委员郑丙辉主持。
郑丙辉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水环境分会主任委员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夏祖义、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张孟衡、山西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刘大山分别致辞。
夏祖义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张孟衡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
刘大山
山西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
特邀主旨报告环节由中国科学院大学胡正义教授和苏州科技大学李大鹏教授联合主持。
胡正义
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
李大鹏
苏州科技大学教授
多位权威专家分享了水环境治理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研究员高吉喜作了题为《基于生态系统观的流域面源污染防控技术》的报告,系统阐述了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出发的流域面源污染治理新思路,提出了多尺度协同防控技术体系。
高吉喜
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研究员
大连理工大学教授全燮在《水中可离子化新污染物治理的技术策略》报告中,深入分析了可离子化新污染物的环境行为特征,分享了基于高级氧化技术的新型治理策略,为新污染物治理提供了技术支撑。
全燮
大连理工大学教授
天津大学教授白敏冬的《陆海水域微小有害生物灾害高效防控的原理与技术应用》报告,揭示了有害生物灾害形成机制,介绍了物理-生物协同防控新技术,为保障水生态安全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
白敏冬
天津大学教授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姜霞以《我国湖泊保护进展、难点与科研展望》为题,全面梳理了我国湖泊治理成效,深入剖析了富营养化控制等难点问题,提出了未来湖泊保护的重点研究方向。
姜 霞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胡正义在《底泥中FeS及其在生态修复中的重要性》报告中,阐述了FeS在污染物转化过程中的关键作用,为内源污染治理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和技术路径。
胡正义
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
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田禹的《基于通迅大数据的区域厂网河一体化管控与水质创优》报告,展示了大数据技术在流域综合治理中的创新应用,构建了智能化水环境管理新模式。
田 禹
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
齐鲁工业大学教授吉兴香做了题为《农林剩余物制浆过程废水高值化利用研究及思考》的报告,探讨了农林剩余物制浆过程废水的资源化利用途径,为废水治理与资源回收提供了新思路。
吉兴香
齐鲁工业大学教授
会议期间共组织10个分会场、3个专题报告以及1个研究生专场,交流218个学术报告。为水环境治理领域的科研工作者搭建高水平学术平台,有力推动水污染防治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为我国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贡献智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