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美丽中国数字化治理研讨会在天津召开
4月12日,在天津市生态环境局的大力支持下,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联合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生态环境部信息中心、清华大学环境学院、京津冀环境综合治理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总师办公室共同主办,天津市环境科学学会、先进计算与关键软件(信创)海河实验室承办的2025年美丽中国数字化治理研讨会在天津开幕。此次研讨会以“推进数字化治理,建设美丽中国”为主题,共交流194个学术报告,吸引了来自全国环境数字化治理领域300余人参会,共同探讨了数字化技术在环境治理领域的应用与创新。
会议现场
开幕式
生态环境部副部长于会文和天津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张弢在开幕式上分别致辞,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秘书长助理陈永梅主持开幕式。
生态环境部副部长于会文
天津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张弢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秘书长助理陈永梅
特邀主旨报告
特邀主旨报告环节由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副院长严刚主持。
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大学教授任洪强通过视频连线,作了题为“AI赋能水处理科技创新的思考”的报告。任院士在报告中探讨了人工智能技术在水处理领域的应用前景,包括智能监测、智能控制和智能决策等方面,并提出了未来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赵春江作了题为“土壤重金属与养分光学快速检测技术”的视频报告。赵院士介绍了利用光学技术快速检测土壤重金属和养分的研究进展,该技术具有高效、无损、原位检测等优点,对土壤污染监测和精准施肥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院长席北斗作了题为“环境科技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的报告。席院长强调生态环境科技需转型,以支撑高质量发展和美丽中国建设。报告分析了生态环境科技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并指出环科院的使命是建设减污降碳学科、开展有组织科研、优化产学研平台、打造AI原生环境模拟决策系统,以及培养“四色”环保人才。报告还强调了完善科技体制、加强金融赋能、优化评价考核制度、强化人才梯队建设和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等保障措施。
生态环境部信息中心党委书记、主任汪海洋作了题为“数字生态文明新引擎:生态环境大模型建设与应用探索”的报告。汪主任提出了构建领域大模型的必要性,详细阐述了生态环境领域大模型的构建思路和技术路线,告倡议共建众创,成立技术联盟,推动生态环境领域大模型的发展。
先进计算与关键软件(信创)海河实验室/南开大学党委网信办副主任李涛作了题为“DeepSeek技术原理和应用”的报告。李涛教授介绍了DeepSeek系列模型有效降低训练和推理成本的技术原理,通过开源加速模型在各种主流平台的适配和生态促进模式。报告还展示了DeepSeek推理模型的部署方式及其在医疗、环保等领域的应用案例。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生态环境人工智能研究中心教授徐明作了题为“环境人工智能探索与思考”的报告。徐教授概述了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随后分析了大语言模型(LLM)的局限性和应用障碍,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重点介绍了清华大学开发的“天工AI”系列开源项目,并展望了未来环境人工智能的发展方向。
天津云遥宇航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峰辉作了题为“云遥气象星座及产品应用”的报告。李董事长介绍了天津云遥宇航科技有限公司的云遥气象星座计划,以及云遥宇航的核心产品,这些产品可应用于远洋气象导航、航空气象、新能源气象预报、低空飞行、金融保险、智慧城市、渔船、近岸航运、农业、电力、水利等多个行业,为用户提供精准的气象服务。
这些报告为环境数字化治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路径,推动了数字化技术在环境治理领域的应用与创新。
“数智赋能‘无废城市’建设 助力绿色低碳循坏发展”专题研讨会
会议同期还召开了“数智赋能“无废城市’建设 助力绿色低碳循坏发展”专题研讨会。会议由天津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张弢主持,生态环境部固体司温雪峰副司长、相关专家、10个省份生态环境厅代表、中资环集团、中再生集团、合佳威立雅等环保领域重点企业负责人参会并发言。会议聚焦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在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领域的创新应用,通过汇聚专家智慧、分享实践经验、凝聚行业共识,为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体系注入新动能。
专题研讨会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