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活动动态
会员风采丨常务理事单位—天府永兴实验室
一、天府永兴实验室简介
为努力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双碳”目标,四川省积极响应、主动作为,天府永兴实验室于2021年12月23日正式揭牌,落户西部(成都)科学城。
实验室瞄准国际前沿、国内领先、四川特色、低碳产业,由北京大学张远航院士任主任、清华大学贺克斌院士任学术委员会主任,汇聚全国碳中和领域60余位院士专家学者,依托四川大学、西南石油大学、成都理工大学、四川农业大学,联合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四川省交通运输发展战略和规划科学研究院等重点单位共同建设,打造碳中和人才汇聚高地、科技创新先锋、产业发展引擎。
实验室科学布局清洁低碳能源、资源碳中和、碳捕集与利用、碳汇与地质固碳、减污降碳协同、碳中和集成耦合六大研究领域,深入探索新型举国体制,通过“核心+基地+网络”的运行模式,打通“基础研究–技术攻关–产业转化”创新全链条,促进低碳产业高质量发展和经济社会绿色转型,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国家战略,为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书写四川答卷、打造四川样本,为应对气候变化输出中国方案、贡献中国力量。
二、研究领域
清洁低碳能源研究领域基于四川省清洁能源资源禀赋,聚焦水风光智慧能源(源端)、天然气绿色开发利用(源端)、零碳能源系统(用能端)、新型电力系统(网端)的多学科交叉研究方向,探索清洁低碳能源转型的新理论、新技术和新装备,推动科技成果示范应用,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新体系,促进国家能源清洁替代,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资源碳中和研究领域以“生物质原料燃料替代”为核心,聚焦生物质结构功能材料、生物质零碳燃料、生物质基绿色高分子材料关键技术研发,有效降低我国对石油等基础原材料的对外依存度,实现地下化石资源向地表可再生资源转型,加快推进工业领域低碳工艺革新和数字化转型,促进循环经济高质量发展。
碳捕集与利用研究领域致力于二氧化碳(CO2)捕集与利用先进技术研发,重点围绕CO2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开展CO2矿化发电、低能耗电化学碳捕集等颠覆性技术攻关,为我国工业低碳绿色转型、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为全球碳循环经济的发展贡献中国方案、中国智慧、中国力量。
碳汇与地质固碳研究领域面向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及地质固碳科学前沿,聚焦地质固碳、生态固碳、零碳地热资源等领域,重点攻关废弃气藏CO2地质封存、生态脆弱区生态修复技术及材料研发等,提高生态固碳能力、CO2封存技术水平,带动地热发电及综合利用、地质及生态碳汇相关产业发展。
减污降碳协同研究领域聚焦四川和西南地区复杂地形和气候气象条件下的重大环境问题,以多污染物相互作用、多尺度污染相互影响、多圈层污染相互耦合和跨行业(部门)污染系统治理的技术思路为主线,开展减污降碳协同政策、技术、监测、模型体系等原创性科学研究和集成,推动能源–经济–环境–健康–社会协同发展,助力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碳中和集成耦合研究领域聚焦工业、建筑、交通三大用能行业,重点研究全产业链/跨产业低碳技术集成耦合技术、交通运输系统全领域多场景低碳技术、城乡建设绿色低碳技术、低碳/零碳工业流程再造技术,加快构建低碳技术创新体系,为全产业链跨产业重大应用场景提供系统性支撑,促进多领域技术的深度融合,推动绿色低碳产业高质量集群式发展。
三、联系方式
办公地址:四川天府新区集萃街619号天府海创园12号楼
联系方式:
科技创新部:028-60667710
人力资源部:028-60667706
成果转化部:028-60667714
综合管理部:028-60667707
供稿丨天府永兴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