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举办第一届全国碳中和与绿色发展大会的预通知
为更好地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大力倡导绿色低碳循环的生产生活方式,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推动实现应对气候变化中长期目标和愿景,我会拟定于2021年5月中旬在深圳市举办“第一届全国碳中和与绿色发展大会”,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联办单位: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生态环境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中国科学院植物所、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中心、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山大学、四川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中国矿业大学、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石油集团安全环保技术研究院石油石化污染物控制与处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南方科技大学、南京工业大学、西安理工大学、福建工程学院、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合作单位:“一带一路”环境技术交流与转移中心(深圳)、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气候投融资专业委员会、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气候变化分会、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碳捕集利用与封存专业委员会、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信息系统与遥感专业委员会、深圳市宝安区环保产业协会、《中国环境科学》编辑部、《Environmental Science & Ecotechnology》杂志社、《环境生态学》杂志社、《环境与生活》杂志社
二、会议时间地点
时间:2021年5月中旬(拟)
地点:深圳市
三、活动安排
(一)特邀主旨报告
1、拟邀请相关部委领导出席大会并介绍我国碳中和目标的相关政策与措施;
2、拟邀请两院院士和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就碳中和目标下碳达峰路径、减污降碳协同治理等作特邀主旨报告。
(二)主要议题
(1)碳中和目标下的气候投融资;(2)碳中和愿景下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发展战略;(3)先进碳捕集与利用技术;(4)碳中和目标下的中国碳达峰;(5)低碳路径与碳达峰管理政策创新;(6)碳中和目标下中国可持续发展路径与环境影响;(7)气候变化与环境保护协同治理;(8)碳排放监测、评估与影响;(9)温室气体卫星遥感监测及应用;(10)面向气候变化与环境保护的对地观测技术;(11)碳监测及模拟同化综合信息系统对碳中和的支撑;(12)碳中和目标下的气候变化与低碳能源和污染防治技术;(13)气候与环境变化对陆地碳汇的影响;(14)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遥感估算;(15)碳中和技术创新;(16)《基加利修正案》相关行业状况和履约条件;(17)碳中和目标下重点行业碳减排对策路径及治理技术;(18)煤基碳减排与资源化利用;(19)绿色低碳生活和消费模式;(20)污染水环境有机物微生物转化与碳中和;(21)碳中和背景下的生物学过程与温室气体减排;(22)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管控和技术;(23)低碳技术与节能减排;(24)碳中和目标下的城市绿色发展规划设计;(25)粤港澳大湾区绿色低碳发展实践;(26)低碳行动在天津,助力天津经济绿色发展;(27)挖掘气候资源和应对气候变化,促进碳中和与绿色发展;(28)挥发性有机物防治和减排策略;(29)交通运输绿色发展与海洋生态环境效益;(30)面向碳达峰和碳中和的交通领域发展展望;(31)“碳中和”与生物多样性保护;(32)碳中和与经济发展;(33)生态系统碳循环和绿色可持续发展;(34)“碳中和”和物质循环;(35)碳中和目标下油气行业的低碳发展。
(三)研究生专场
为给与会的博士生、硕士生有更多实质性交流机会,提高研究生口头报告的能力,本次会议将根据研究生的注册情况,设立研究生专场报告会。
(四)环保科技成果展
会议期间将围绕减污降碳、绿色低碳等主题举办生态环境新技术、新产品与新仪器成果展示活动,宣传创新成果、展示优秀技术和成功经验,提供可行性解决方案。
(五)墙报交流
会议期间专门设置墙报交流区域,论文作者可墙报交流研究成果,墙报尺寸宽90cm×高120cm。
四、论文征集
1、本次大会将面向全国征集与主题相关的学术报告、论文、调研成果,将择优选用并安排会议发言,会议的优秀论文可推荐至《中国环境科学》(EI收录、核心期刊)、《环
境生态学》期刊,经《中国环境科学》审稿通过后可以网络首发,并在纸版的“碳排放控制”专栏优先刊出。
2、本次会前将会议论文作为会议资料发给投稿参会代表,请拟提交论文人员在2021年4月10日前提交电子版论文全文至xueshuhuiyi@126.com邮箱。
3、请按照会议议题提交论文,论文摘要不超过 500 字,全文不超过 5000 字。论文文件格式为 word 文档。具体内容包括:论文题目、作者姓名、工作单位、论文摘要、关键词、正文、主要参考文献等。
五、参会报名
参会可通过二维码和电子邮箱方式报名。
1、关注学会小程序-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会议管理系统进行在线报名。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会议管理系统
2、第一届全国碳中和与绿色发展大会参会报名表(附件3)电子版发至邮箱:xueshuhuiyi@126.com或纸质件传真至(010)62210728。
六、会议注册
1、参会代表会议服务费2100元/人,学生代表凭学生证1500元/人。会议服务费包含会务、用餐、会议资料等费用。住宿统一安排,费用自理。
2、缴费
(1)银行汇款
收款单位: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开户银行:中国光大银行北京礼士路支行
账 号:75010188000331250
汇款注明:“单位名称+碳中和”(汇款后请将汇款凭证扫描或截图通过邮件发送至会务组)
(2)在线支付:请在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会议管理系统中,通过微信和支付宝在线支付。
(3)现场缴费:报到现场可刷银联卡(POS机)缴费。
(4)发票
①电子发票
电子发票链接将发送至代表在会议系统注册的手机号,请自行下载、打印使用。
②纸质发票
纸质发票将于会议结束后一个月内邮寄给参会代表。
七、会务组联系方式
联系人:王光镇 马建民 金宝艳 李向阳 郝宝连
电 话:010-62269157 64059573 60272046 60846163
附件: